科院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院人物 > 正文

全省团体第一!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图)

发布日期:2021-03-24    作者:邓洁 宁央贝 杨宇涵 摄影:

智能物联网创新开发工作室


智能物联网创新开发工作室 (2)

【名片】在第四届湖南省大学生物联网应用创新设计竞赛赛场上,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团队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并以优异成绩荣获团体第一名。

愚溪眺雪队:同心协契 三年蝉联第一

“我们有信心在比赛中再次取得好成绩。”何相达、秦虎强、宋均三人信心满满,他们三人从2018年开始就在一起战斗了,前两年分别在以《单片机、C#及安卓终端控制》《基于ZigBee的无限节点通信控制》连续摘冠,积累下来的实践经验让他们能更加有计划、有目的地筹备比赛。

“制定时间计划表,合理安排时间,争取达到时间的最大利用效率。”受疫情影响,只有两个月的培训时间,但丰富的参赛经验、默契的搭档配合以及足够的专业素养,让他们有十足的底气面对强劲的对手。“没有不请自来的幸运,只有有备而来的惊艳。”宋均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不断地强化训练,把每一分一秒都利用到极致。

“我们都为了整个团队的目标共同努力!在分工上,电脑程序开发、安卓程序开发和嵌入式程序开发各有不同的队员来主导,又有所交叉。”秦虎强坦言,备赛过程中团队不可避免地遇到种种难题,仅他负责的嵌入式程序开发部分就遇到了“ESP8266不能与STM32单片机通信”“云平台数据发送过快导致STM32单片机卡死”“LF低频模块读不到卡片信息”等问题。与此同时,负责电脑程序开发的宋均和负责安卓程序开发的何相达也在“较真”。

“最新的数据包格式发生了变化,在进行数据的请求与解析时,不能适用官方提供的SDK里的接口,这就需要自己进行二次封装使用。”何相达说,“二十多个接口,需要一个一个地进行调试,一边着急,一边强迫自己冷静。”封装调试的过程并不简单,在紧凑的赛前练习中,二次封装SDK接口用去了他们一半的时间,剩下的时间里还要做几个Demo项目。比赛当天,何相达、秦虎强、宋均三人认真专注,冷静而出色的发挥让他们取得了优异成绩。

山寺晚钟队:勇敢向前 赛场赢得喝彩

“除了努力,心态也很重要,不要以输赢为衡量的标准。”黄家伟、高晓雷、谌雨愿三人是第二次参赛。第一次的失利,让他们压力倍增。“我们多的仅仅是迈开步伐的勇气,很多时候即使一无所获,但也意味着我们有无限可能。”面对比赛,他们三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没有丝毫懈怠,全身心的投入比赛。

“那段用心奋斗的日子,我们不曾辜负,也不曾忘记,每当回忆起都格外有动力。”高晓雷说,“每天三点一线,实验室、食堂、寝室。”有时甚至做实验做到凌晨一两点,就在实验室里睡下,早上眼睛一睁开就继续起来做,每顿饭去食堂花十多分钟解决。在他们看来,“项目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切的想法和进展都需要时间和知识的积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他们有意识地强化自己深度学习的能力,牢固基础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将理论知识内化。

“备赛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自我、锻炼自我的过程,只有赛前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比赛过程中更好的应对自如。”黄家伟说,“比赛前的重复训练虽然枯燥乏味,但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把赛前一天天训练的积累成果在比赛中发挥出来。”在比赛中,黄家伟、高晓雷、谌雨愿三人完成提交速度快,评委检查功能无误,但建议他们进一步改进界面的美观。“改!”为了万无一失,他们立即做了决定进行完善。经过进一步调整,最终他们斩获一等奖。

家庭智能药箱团队:勇于攻关 做贴心的“家庭助手”

“由于老人和小孩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在季节交替之时容易感冒生病。在服药期间,可能会因为其他各种问题,导致他们忘记或者不能准确把握药剂用量,家人也无法时时刻刻在身边提醒吃药。”这成了俞昊、陈宇龙、侯长发三人制作“家庭智能药箱”的灵感来源。

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加上器材准备,做出整个系统的需求分析,三人分工负责软件、硬件和服务器,再进行整合完善,家庭智能药箱的雏形就出来了。有了雏形,就意味着准备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那便是“完善”,这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阶段。“备赛的时候,除了尽自己能力打磨项目之外,还需要准备一份满满的自信,激情澎湃地面对所有的挑战。”这是他们备赛中的坚持不懈与一往无前。

“让想法变成现实,本身就是一个挑战。” 俞昊、陈宇龙、侯长发三人早就做好了迎接困难的心理准备,但是攻克难题的过程依然不容易。软件硬件联调、后端与前端联调、服务器解决跨网络协议之间的通讯、服务器解决高并发和定时任务无延时、单片机中断优先级的设置问题、通讯模块供电不稳定带来的影响……问题在作品的诞生和发展过程中跟着出现,迫使他们三人在备战过程中走走停停。遇到专业性问题,他们都会先自己琢磨,借助百度、Google、知网查阅相关文献,再结合老师和学长们的意见和建议,边研究理论边进行实践,在探索中慢慢前行。

看着自己的学生越来越优秀,指导老师张彬对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高度赞扬:“他们每个人都很努力,也很出色!”同学们刚进入实验室时,张彬主要注重打牢同学们的理论基础,学习stm32单片机编程、C语言和QT的界面编程、软件C和C#等知识。从理论学习到实操练习,层层递进,再进行分组的嵌入式开发、安卓开发和C#开发等培训,经过工作室小伙伴们艰苦卓越的长期积累,终于迎来了开花结果的这一天。

“这次大赛获得团体第一名,源于学院始终坚持以赛促学促教。”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尹向东说,学院致力于培养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高度重视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扎实推进学科交叉和课程融合,设立了电子设计、物联网、程序设计、导航、机械创新、工程训练等17间专项实验室。同时,打造了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赛事指导教师团队,通过因材施教实现陪伴式教学、引导式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应用能力。(记者 邓洁 实习记者 宁央贝 杨宇涵)

友情链接 / Links

新闻热线:0746-6381474  Email:hnkjxynews@huse.edu.cn

版权所有:best365网页版登录官方网站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网站建设:best365网页版登录官方网站信息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