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根书 | 扎实推进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
日期: 2024-05-09 点击:
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扎实推动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全面准确把握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深刻内涵,正确认识和理解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推进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首先,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指明了我国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根本立场。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遵照以人民为中心的总体要求,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高等教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标志。其次,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高质量高等教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现代化提出的新使命,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需求,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对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提出的新任务,也是经济新发展格局对增强高等教育服务能力提出的新要求。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至少具有如下一些特征:第一,能够提供更高品质的高等教育,满足学生“上好学”的教育诉求。 能够为学生个性发展、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成长的机会和空间,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要着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把优质高等教育的“蛋糕”做大,实现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努力解决好“上好学”的高等教育质的发展问题。第二,能够提供公平、机会均等的高等教育。 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不是为了让少数人享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而是为了让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学生。因此,不仅要把优质高等教育的“蛋糕”不断做大,还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优质高等教育的“蛋糕”分好。第三,能够提供结构优化的高等教育。 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需要切实解决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以便更高效、合理地配置不同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尤其要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和提质增效。在省域内,也要解决好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的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问题。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类别的高等教育也要形成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第四,能够提供更高效率的高等教育。 一个高效率的高等教育体系,从学生的视角看,应该能够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学有所为、学有所得;从高校的视角看,应该能够让高校紧贴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解决好学校学科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科学研究能够有效促进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从社会的视角看,应该能够科学平衡政府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鼓励和促进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第五,能够提供多元多样的高等教育。 经济社会需要是多元多样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应该是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多元多样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元多样的高等教育支撑。要通过优化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满足不同类型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第六,能够提供指向未来,引领未来发展的高等教育。 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不是面向过去、现在的,而是应该指向未来,引领未来的。我国已经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等宏伟目标。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要面向2035年、2050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周期,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高等教育。第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为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提供了根本遵循。加强党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坚决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第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高等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是科技自立自强和人才强国的基础。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要把高等教育作为战略性投入给予优先保障,引导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争创一流,形成结构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落实高等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健全和完善高等教育投入机制,优化高等教育投入结构,建立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经费使用机制,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要把高质量作为检验标准,从体制机制、结构类型、评价方式、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制约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因素进行分析,推动高等教育向高质量迈进。第三,健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提高高等教育治理能力。 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要面向未来,在制度、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大胆尝试,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通过完善高等教育制度,优化高等教育治理结构,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第四,积极构建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推进不同区域、层次、类型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要依据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对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明确不同区域、层次、类型的高等教育布局和学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学科专业布局。要发挥高水平大学主力军作用,突出培养质量、办学特色和实际贡献,培养更多一流人才。要通过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集群发展,推动高校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水平。要深化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紧缺人才、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厚植人才优势。第五,促进高等教育优质、公平、多样、均衡、开放发展,以及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协同融合发展。 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必须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构建优质、公平、多样、均衡、开放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缓解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焦虑感、不安感,提升群众的高等教育获得感;要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要坚持开放发展理念,优化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布局,提升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推进形成国际高等教育新格局。第六,健全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需要高校聚焦国家战略需要,抢抓新一轮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释放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培育创新动力,加快技术攻关,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同时,要把科研成果引入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发挥科研的育人功能。第七,要完善高质量高等教育建设的保障体系。 要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对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进行前瞻性、全局性规划,并整体推进。要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行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高校教师队伍。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助力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
上一篇:审核评估,找准改进点有方法
下一篇:
新一轮审核评估来临,来看安徽大学的经验(访谈)